码头简介
青厄渡: 遇龙河古渡口之一,古代重要交通节点,南岸为高田镇凤楼村委竹蔸寨村,东北岸为河畔度假酒店(原青厄根村、潘庄)。渡口东北侧有山坳,名青厄,故名。桂林至荔浦公路(工农桥)修通之前,路由十里画廊“火焰山”经青厄、青厄渡、竹蔸寨方可通抵高田、荔浦。
竹蔸寨村:竹蔸寨村是阳朔县高田镇凤楼行政村所辖的一座自然村,坐落于遇龙河、金宝河交汇处。这里是阳朔山水田园风光的精华所在,移步成景、处处入画。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在村旁的“潘庄”居住、泼墨作画,他在此所作的《漓江春雨》《青厄渡》及《漓江船夫》等大作,再现了竹蔸寨处独具魅力的山水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百世流芳。曾荣获国家、省级奖励并于入选“香港首届国际摄影沙龙”的阳朔籍著名摄影家李华兴的《晨雾》,就是以竹蔸寨遇龙河风光为景的摄影作品。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园林景观专家卡尔博士在徒步考察竹蔸寨、遇龙河景区后赞叹道:这是我看到的最美丽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富民强国政策的不断实施,村民步入了小康,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建设生态、美丽、幸福乡村,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强化遇龙河保护与开发,村民依托旅游资源,共享“旅游饭”红利。如今,遇龙河景区晋升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竹蔸寨、红岩山一带作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鸳鸯湖:鸳鸯湖位于遇龙河中游,遇龙河与支流金宝河在此交汇。半山有雨半山晴,阳朔的天气常常会出现半里不同天的景象。鸳鸯湖河段经常是“这河下雨那河晴,半河浑浊半河清”,一清一浊的水流交织而出现一黄一绿的奇异景象,如同“鸳鸯”,故称鸳鸯湖。
工农桥 原321国道桥梁,跨遇龙河两岸,双曲拱,全长82.2米、高7米,钢混结构,2车道。现已为景区桥梁。
1927年10月,桂林至荔蒲公路通车,此处无桥,于两岸架设铁索用人力沿铁索拉扯木船渡运车辆,故名“扯扯渡”。1937年在渡址架设青厄桥,为石台木面桥。1944年9月,为阻止日军分别从湖南和广东对桂林、柳州构成南北夹击的态势,根据广西军政当局的命令,桂荔公路被彻底破坏,青厄桥亦被炸毁。同年11月,日军占领阳朔,在潘庄、竹蔸寨设防,将青厄桥修复。1945年7月下旬,侵华日军从柳州沿桂柳公路向桂林撤退。日军行至阳朔县境,烧毁青厄桥。日军败退后,同年7月28日至11月30日,经粤桂公路局抢修临时通车。1958年由自治区交通厅设计院设计、阳朔县组织施工,建成3孔石台木板桥,渡船乃废。1966年9月改建为3孔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取名工农桥。1996年、 2005年,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分别两次将该桥加固并扩建加宽。
工农桥所处环境优美,驻足桥上,大榕树、穿岩、美女梳妆、骆驼过江、猩猩爬山等景点历历在目;遇龙河、金宝河风光尽收眼底。近处江面如镜,翠竹婀娜多姿;远处云雾缭绕,炊烟袅袅,好一派人间仙境。
骆驼过江:金宝河与遇龙河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水增大,河面变宽,东面的双峰骆驼山倒影在河水里,酷似一头饮足了水的骆驼,这就是著名的“骆驼过江”景观。骆驼山形象独特,在山的东面看,山形如展翅高飞的燕子,故又名燕山。变换角度看,又仿佛有一美女仰靠在骆驼背上。有游客说:此山不简单,骆驼变燕山。美女骑骆驼,越看越喜欢。
吉佛祈福:佛面山左上侧呈现出一副庄严而慈祥的佛面。佛的额头宽阔,眼睛是笑眯眯的,嘴角微微上扬,手里举着一炷香,似是在祈福。相传,村庄还叫龙窝村时,不时遭受遇龙河水困扰,每隔三五年,全村就被淹没一次,房屋倒塌,粮食失收,人丁稀少。有一次水灾过后,村中来了一位慈眉目善、但浑身长疮流着脓血的和尚在村中乞讨,虽然自己吃不饱,但当地民风淳朴,村民心善,不嫌不弃收留了这位和尚,不仅家家凑粥饭让他吃饱,还帮他把身上的病治好了。和尚感念村民的恩德,说是要报答他们,叫他们到后山上一个叫金鸡坪的地方寻宝,以便筹资重建家园。村民们到后山时发现山窝里金光闪闪,循光而去找到了一窝鸡蛋模样的金子。当村民返回找和尚谢恩时,遍寻全村不见,有眼尖的村民发现和尚的脸高高地出现在村对面那座老人山山顶的石壁上,成了如来佛的模样,他还举着一支香,正在为村民祈福。说来也怪,自从有了这尊佛像,从此鸡窝渡村虽然还有水灾,却再也没被淹没过,人丁也逐渐兴旺起来。
猩猩望江:骆驼山的左侧一峰,神似一只猩猩抱着双臂,得名猩猩山。猩猩的脸朝骆驼,低头蹲在水边,好像在发愁,这就是“猩猩望江”景观。
龙角山:又名“情侣山”。山分两峰,正面看似两龙角,侧面看又如一对情深似海的恋人并肩而立。山下村庄称龙岩门,因村后出水岩洞蜿蜒曲折、状若游龙而得名。
阳朔新城区:阳朔县新城区位于县城南部,距老县城中心约3公里,新区一期规划用地约10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级的休闲旅游度假城镇,山水甲天下的悠然之城、游学之城,具有桂北民族风情特色的文化小镇”,共分为行政区、旅游服务区、文体区、商贸服务区、商住区和安置区六个功能区,总投资约100亿元。新城区一期建设工程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层面推进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市政道路、排水、排污、供水、电力、燃气、通信、水系景观、夜景照明等基础设施和行政办公、体育、文化、学校、医院、市场、对外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从201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初具规模。阳朔县新城区建成后,城市人口规模预计将达到6万人,可解决约1万人就业,将进一步拓展阳朔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县城的凝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全县城镇化统一协调发展,对加快阳朔县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览胜桥:位于阳朔新城区南面、思和大道中段,横跨遇龙河两岸,因所在之处风光秀美、视野开阔、适宜观光览胜而得名。钢混结构,桥及引道全长长340米,宽54米,8车道。2019年通车。
Copyright ? 2023 遇龙河 版权所有 - 桂ICP备17009310号 技术支持:吉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