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桥漂游线路(码头服务热线:15807836201)

码头简介

阳朔遇龙河景区金龙桥漂游线路起点始于金龙桥码头,终点至旧县综合码头。距阳朔县城约12公里,距白沙集镇约3公里,距G65包茂高速白沙出口2.4公里,码头紧邻白沙至金宝公路的金龙桥右侧。金龙桥至旧县综合码头段漂游航线长度为6公里,冲下9个堰坝。竹筏漂游沿途景点主要有:金龙桥、金猫捕鼠、平湖倒影、蜗牛山、青蛙山、狗头山、蝙蝠山、双狮山、草莓山、情侣山、夫妻山、五指山、小熊爬山、“中国地图”、 仙桂桥等。游玩景点主要有:犀牛潭、旧县古村落、山水遇农园等。

金龙桥:金龙桥建于1965年,为料石拱桥,钢筋混凝土桥面,3孔,每孔净跨15米,总跨径54米,全长62米,全宽6.5米。金龙桥位于遇龙河上游,与遇龙桥相望,两桥相映成趣,名字中的“金”与“龙”交织,寓意着财富与尊贵齐聚一堂,象征着金玉满堂的美好愿景。三个大桥洞横跨在遇龙河两岸,不仅将两岸美景尽收眼底,还巧妙地分散了水流对桥梁的冲击力,确保了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平湖倒影:堰坝的阻拦将水流变得平静,平静的湖面洁如鉴明似镜,两岸及天空的景色倒影在水中犹如镜子里的景物。

草莓山:在第三个堰坝之后,在平静河面上形成的倒影,形似一颗巨大的草莓。将手机翻转横拍取景,又神似宝塔。

双狮山:在第四个堰坝之后,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狗头引入眼帘,此时回身向右看,右侧狗头山又悄然幻化为两只活灵活现的狮子。前面那只狮子上身立起,后面的狮子却伏在地上,因此取名为“双狮山”。在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狮子山上,使其呈现出“双狮抢绣球”的壮观景象,仿佛正在上演一场大自然的精彩表演。

犀牛双狮山下有个村庄叫犀牛潭村。犀牛潭村里有个很大的水塘,水塘旁边有块石头,其形状活脱脱就是一只犀牛,因为取名犀牛潭。相传以前该水塘里有群犀牛,如果犀牛在塘中翻滚,塘水溢出,第二天就会下大雨,很是灵验。

情侣山:位于第五个堰坝后,这座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两座山分开,下半部分连成一体。这座山像一对紧紧拥抱的情侣,因此得名“情侣山”。“情侣山”是刘三姐和阿牛哥的化身,相传刘三姐被莫老爷抢到府里关起来,施予勤劳美丽的刘三姐金银细软,对其威逼利诱要她当小老婆。刘三姐对爱情坚贞不渝,用智慧跟莫老爷周旋,在丫头和佣人的帮助下成功逃脱,与前来营救她的阿牛哥汇合,撑着竹筏到了遇龙河边安了家,过着田里收割、河里捕鱼的好日子。官府把山歌视为反歌、歪歌禁唱,可是山歌是她们的灵魂,不屈不挠地唱着,却遭莫老爷拘进了官府,刘三姐和阿牛哥相拥着,唱着山歌化成了永恒的情侣山。

“中国地图”:当抵达旧县综合码头时,游客会被眼前的“中国地图”之景所震撼。这片山水相映的景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中国地图,让人惊叹不已。

旧县村:旧县村距阳朔县城约5公里,距白沙集镇约3公里,始建于北宋后期(约1100年前后),原名“仙桂村”。明朝年间以村邻唐代所设之归义县城旧址而更名为“旧县”至今。旧县古村落是由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旧县村以黎姓为主,村中尚保存着黎氏宗祠等古建筑,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黎姓是旧县村的名门望族,距今已有13代人。旧县村地灵人杰,古代出了7名举人,1名进士,其中的黎建良官拜5品。近代,著名抗日将领黎行恕中将即出自此村。当代,亦是人才辈出。

归义古城遗址:归义县城遗址距现白沙镇旧县村西北约0.7公里,遇龙河东岸。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阳朔县置归义县,建县城于此。唐贞观元年(627年)归义县复并归阳朔县,县城遂废,今仅存遗址。城郭为正方形,坐东朝西。城辟三门,临遇龙河辟西门,南、北各辟一门。土筑城墙,周长678米,残高3米至5米,厚约6米。遗址占地约40000平方米,除东北角有3户民居外,其余部分已辟为农田。城东北面苏家洲是当年县城街市区,今尚可采集到陶瓷等器物残片。1984年,阳朔县人民政府公布归义县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水遇农园:阳朔山水遇农园,位于遇龙河畔旧县村,距阳朔县城7公里,距离白沙高速出入口仅3公里,占地千余亩,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教育于一体。园内山水田园风光旖旎,远观山峦云雾,近赏小桥流水,农业活动丰富,体验传统与现代农业魅力。更有古建筑如干栏式木楼、仙桂古桥等,展现深厚文化底蕴。游客可参与划船、滑翔伞等娱乐,享受自然与生活的乐趣,体验农村变迁与和谐共生,是理想的农业观光与文化探索之地。

地理位置

联系我们:0773-6777388,投诉电话:0773-8883299

Copyright ? 2023 遇龙河 版权所有 - 桂ICP备17009310号 技术支持:吉源科技